读屏软件请按F8键进入浏览

首页
>> 走进皋兰 >> 皋兰概况

皋兰园区建设促经济集群发展
发布日期:2017-10-01来源:

秋意正浓,步入兰州新区(黑石)循环产业园,千亩土地绵延横陈,现代化生产车间整齐排列,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推山造地,筑巢引凤,荒山上建园区,皋兰县依托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的项目建设之路。

荒山秃岭、土地贫瘠、一穷二白是皋兰县过去的真实写照。2013年以来,皋兰县将荒山上建园区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制定了“一镇一园区、一镇一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了6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工业或物流园区,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发展。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位居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的中心节点位置,也地处西北交通枢纽地带,具有黄河、京藏高速、兰渝铁路等“一河七线”的交通关联优势。近年来,皋兰县坚持“穷县也能成大事”,整合资金20多亿元组织实施设施配套项目40多项,在荒山上通水、修路,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十八大以来,皋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3个,资金达到630多亿元。目前,各园区共入驻企业265家,2016年,园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

谋篇布局建设“一区五园”发展平台

皋兰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不甘落后的县委、县政府决策者,抢抓兰州打造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以及项目出城入园、城市功能疏解等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发展园区经济,使产业项目成为皋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陇中的几何版图上,省城兰州、铜城白银和国家级兰州新区,共同构筑了承载陇原发展的兰白都市经济圈。皋兰正位于这经济圈上三角辐射“节点”,距兰州、白银、新区分别只有35、29、20公里,是兰州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和兰白经济圈上不可替代的关联带和支撑节点,境内有“一河六线”和正在建设的北绕城高速、兰州中通道、中川城际铁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关联优势。

凭借这一独特优势,针对全县6镇的发展基础和区域布局,皋兰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承载工业项目和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着力打造一镇一园区的发展布局,突出提升规划、完善基础、建设项目、培育产业等重点,招商引导符合产业政策和功能规划的项目向三川口工业集中区、北龙口现代物流园、九合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园、黑石循环经济产业园、什川生态文化旅游园、水阜现代物流园聚集。

阳光明媚,和风煦煦。地处忠和这个门户型重镇的北龙口现代物流园,已有多家商贸物流入驻,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物流形成了浓郁的商气,让其成为兰州中心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承载区,也成为皋兰培育连接兰州新老城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业龙头和经济增长带。特别是园区内的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项目,规划占地2.1万亩,总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建设建材装饰、五金机电、汽车配件、酒店用品、小商品、糖酒副食、家用电器、家居家饰、大型家具、陶瓷洁具等十大专业市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建成板材市场和酒店用品市场,正在建设糖酒市场、五金机电市场、汽配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上万优质商户已签约入驻。

而在兰州黑石循环经济产业园,五年前,这里还是土丘相连的沟壑之地,目前,该园区已引进落地甘肃省工业百强、西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兰鑫、宏鼎碳化硅、长龙钢结构等工业项目16个。特别是投资20亿元的兰鑫钢铁集团循环产业园是甘肃唯一一家采用高炉—感应电炉双联熔炼“短流程”铸造工艺批量生产球墨铸管的企业,填补了西北没有球墨铸管的空白。该产业园已成为东南沿海城市以及兰州市区“出城入园”大中型铸造企业落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特色产业增强农民“造血”功能

在皋兰县石洞镇豆家庄村,顺着微风带起的清香,回乡创业青年魏载林正在智能温室里忙碌。他投资900万元建立起来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为本村解决40个就业岗位,来基地上班的村民月收入3000至5000元。这些特色产业增强了村民“造血”功能,带动他们致富奔小康。

豆家庄村在发展特色产业中,不断向社会力量争取资金,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模式,帮村民谋发展。帮助村上整合资金和项目,缺什么补什么,着力改善农村教育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做到项目到村到户,村庄变净变美,村民腰包变鼓。

汽车往前行驶,碧波一样的蓝天有成群的白云,与一座座连片高架大棚白色棚膜遥相辉映,这就是皋兰的“双杆四膜”温室大棚。“‘双杆四膜’高架大棚比一般高架大棚好多了,不但可以提早白兰瓜上市时间,还可以延长秋茬作物上市时间。你看,我们这一片都是今年连片建的‘双杆四膜’高架大棚。”在皋兰县什川镇泥湾村,村民魏成高兴地对记者说。

泥湾村共有耕地3826亩,其中水地2744亩,旱地1082亩,人均1.35亩。瓜菜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51元。近年来,泥湾村积极打造运输、文化、瓜菜、育苗四项富民产业,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豆家庄、泥湾村只是皋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掠影。

近年来,皋兰县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发展之路,县财政每年为每个村列支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高原夏菜、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5个特色产业呈现基地化、产业化发展格局,着力强化“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20个,示范推广“双杆四膜”等先进实用技术10项。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124期,培训农民1.1万人次以上。选派37名科技特派员到26个贫困村驻村蹲点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着力提升农户的科技致富意识。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100万元,为1837户群众发展产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同时,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引进泛植药业、华壹静脉、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两新”和循环利用项目5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西北最大物流集散基地,引进实施大型现代商贸物流项目22个。“商标品牌”战略扎实推进,被中华商标协会列为商标品牌战略试点县。依托什川万亩古梨园,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数逐年攀升。今年,什川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党建+资金”打赢脱贫“攻坚战”

9月的皋兰县黑石镇生机勃勃,挖洋芋、掰玉米、压韭黄……农民们秋收的身影随处可见。该镇三和村村委会党员之家里暖意融融,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主题,开展深入讨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皋兰县是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贫困县之一,2012年底,全县贫困户7874户27781人,贫困发生率19.7%。面对贫困面广、底子差、资金少的困境。2013年以来,共累计投入资金达到7亿多元。围绕富民产业、民生民利和基础设施等重点,实施进村项目618个,有效弥补贫困村发展短板。到2016年底,全县剩余贫困户521户163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5%。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皋兰县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方面急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向各帮扶单位交办《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责任清单》92份,由县级包村领导带队,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共同深入村社,再次对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排查、精确复核,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致贫原因清、贫困基数准,切实做到“贫困户一户不漏、非贫困户一户不进”,在入户调查的过程中,注重向群众宣传中央和省、市相关扶贫政策,帮助群众算清政策账、收入账,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疏导群众情绪,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并对市上支持的4200万元资金,围绕脱贫攻坚的短板和突出问题,精心谋划,统筹考虑,编制完成了77个项目实施计划,做到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安排490万元城乡融合发展项目资金,用于拆除残垣断壁、清运陈年垃圾、砖化地坪路面、配备环卫设施等,着力解决农村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和2个环境整洁村全面推进,130个进村项目已建成36个,18个全面小康村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皋兰县党员带头,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对县城近郊四村划分26个责任片区,组织县城1400余名干部职工,对背街小巷、河洪渠道、公路沿线、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残垣断壁30处,清理垃圾390多吨,并形成每周五定期定点集中整治的长效机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皋兰县实施的“抓党建促脱贫”主要是深入开展“两建强、两争做”活动(即建强战斗堡垒,争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旗党组织;建强党员队伍,争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锋战士),积极推广“支部+协会+互助资金+产业+贫困户”的脱贫工作模式,推动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督促指导驻村工作队临时党小组经常性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传,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协助村党组织开展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