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软件请按F8键进入浏览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统计

甘肃省皋兰县黑石镇规划文本
发布日期:2015-03-23来源:

甘肃省皋兰县黑石镇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1   皋兰县黑石川镇规划(以下称本规划)包括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

2    《皋兰县黑石川镇规划文本》(以下称文本)与本规划图纸共同构成指导黑石川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本文本文字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效力。

3    本规划由皋兰县建设委员会委托北京中核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在皋兰县建委、黑石川镇人民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

4条 规划背景

——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

1、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4、发展小城镇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3、发展小城镇是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镇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5、加强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富裕文明的根本出路。

6、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7、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5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2008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及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5年)

3、《皋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文)

7、《村镇规划编制标准》(GB50188——93

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9、《甘肃省村镇规划标准》(2006年修改)

10、《兰州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年修改)

11、《兰州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6征求意见稿)

12、其它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6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15年;

 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7条 规划指导思想

1、由于黑石川镇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作用,因此,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本着黑石川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条件,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进行规划。  

2、同时也本着立足现状,因地制宜,使规划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及可实施性的原则,以利于指导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

3、为加快黑石川镇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其经济、文化水平,本次规划注重城镇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力求把黑石川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设施完善、生态优良的现代化城镇。

8条 规划理念

本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规划理念进行村镇体系的规划。

作为新世纪的黑石川镇,最基本的就是“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去规划黑石川镇的经济,争取做到“生态农业,绿色经济”。所谓生态农业即是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而绿色经济则是经济发展的合理与平衡,有利于黑石川镇发展的经济结构。

9条 规划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原则,使规划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合理发展的协调性原则。

3、人本性原则。

4、公众参与和可操作性原则。

5、通过规划的实施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使社会经济高效、持续的发展。

6、贯彻全面规划,分段实施,总体规划与远期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

10条 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镇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给水、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要大为改善,基本实现居(村)民生活条件同质化,建立起以商促农、以城带镇和社会城镇化转变升级的基础设施体系。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均衡发展。

总体目标:发展镇区优势产业,完善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空间布局,形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合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工农双带”型小城镇。

11   本规划是黑石川镇进一步和详细规划的依据。

12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皋兰县建委。

13    本规划内容在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需作某些局部修改时应报批皋兰县建委批准。

第二章  黑石川镇总体规划

14条 黑石川镇镇域综合现状如下:

1、黑石川镇位于皋兰县北部,东邻白银市白银区,南接石洞镇,西连西岔镇、永登县,北邻景泰县。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634.446平方千米。镇境距白银市30公里,兰州新区30公里,兰州市60公里,处于三座城市的节点位置。有包兰铁路、109国道横贯黑石川镇境,甘土公路,许马公路,朱许公路纵贯全镇。下设11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黑石村,距县城23千米。镇区城镇人口1200人,占全镇人口的6.1%  

2、黑石川镇原名和平镇,以和平村命名,1958年时属西川公社,1961年由西川公社分出,为和平、大横两个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榆中县和平公社重名,故以驻地黑石川更名为黑石川公社黑石川镇,19836月改称为黑石川镇。

3、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为黄土梁峁、沟谷和小川台地等类型,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四周山峦起伏,沟岔纵横,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中部为黑石川,形成山间盆地。

4、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沙较多,光照较短,蒸发量大,日照充足,平均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17天,平均气温6.3℃,平均降水量266毫米,且多集中在7—10月。

5、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红砂洋芋、啤酒大麦、豆类等,经济作物以油料、玉米、油葵制种、高原夏菜、西瓜、甜瓜、韭黄等为主。蔬菜主要品种有辣椒、茄子、荷兰豆、甜脆豆、黄瓜、西兰花等;养殖主要有猪、羊、鸡、牛等。

6、水资源除西电和引大水利工程外,境内还建有太平山水库、三和水库、红山根水库。镇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金、铜、铅、锌、铁、银、水泥大理岩、石灰石等。

7、主要土特产品有和尚头小麦、红砂洋芋及各类优质羊;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有2110KV变电站、1个农电站,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74.55亩的330KV变电所也于20137月份投入运营。主要企业有:兰鑫钢铁、宏鼎磨料、冀玉水泥、黑石碳化硅等骨干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

 82012年农业总产1.3亿元,农业增加值0.93亿元,人均纯收入5135元。年生产粮食12480吨,人均630.30千克;2012年末共有非公经济24家,2012年,城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254万元,工业增加值31486万元,实现利税1329.6万元,上缴税985.3万元,从业人员达3143人。

有镇村集贸市场1,加油站1处,个体门市部11家,总建筑面积 3200平方米的和平二层商铺作为黑石川镇工业园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的载体,已竣工部分投入使用。

9、黑石川镇内各村庄用地布局零散,用地形态呈组团式分布于甘土公路两侧,呈带状分布。

10、公共服务设施:有镇文化站一处,“一村一品”文化展演基地一处,“党员书屋” 一处,11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协会11个。境内有宗教场所三处,分布在黑石村、和平村和石青村,属佛教和道教。

有学校体育场5处,村级体育场11处,村农民健身项目工程11个,配备篮球架11副,乒乓球桌11台,健身路径5套件。

农业科技人员27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农业技术人员2人,农民技术人员18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3人,农机技术人员5人。

有小学5所,在校学生1340人,专任教师1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395人,专任教师6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有镇级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1处,医疗点3个,有床位36张,医生56名,卫生护理员14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6%

2012年末,辖区内11个行政村均通有广播电视,“户户通” 、“ 村村通” 覆盖率达100%

11基础设施:辖区内主要有许马公路,全长12.3公里,甘土公路,全长49.8公里,均与109国道相连接,包兰铁路、109国道侧穿镇境,全镇1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公路,村道里程总计45.36公里。有黑石川镇公共汽车站11处,客运车辆8辆,日发客车12班次,日运乘车人数200余人次。

有邮政所1处,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用户5725户,电话普及率100%

镇域内有引大、西电两大灌区纵贯全镇,另有水库3座,蓄水量142万方,塘坝8座,蓄水量9万方,为辖区工业、农业、人饮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012年末,全镇园林绿化面积为94.13平方千米。

15条黑石川镇经济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1、区位优势    黑石川镇地处兰州、白银、兰州新区、皋兰县城四座城市节点位置;包兰铁道、109国道侧穿镇境,许马公路、甘土公路纵贯全境。地处皋兰县北边,镇政府驻地距离皋兰县城仅23公里,依托皋兰县的经济,具有一定的经济发展优势。

2、发展优势    具有土地丰富、交通便捷、电力充足等比较优势。为工、农业生产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黑石川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制约因素    经济结构不合理;镇区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基本农田数量较多且布局分散,用地布局混乱,各种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差;道路等级低,线型差,村级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16条 黑石川镇经济发展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1、方向:根据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原理,黑石川镇经济发展的方向应为:坚持工农双带,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越、土地丰富、电力充足、交通便捷等比较优势,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新型建材、冶金冶炼等为主的工业经济。同时,按照以种植促养殖、以养殖带种植的思路,发挥人均耕地面积大、土质肥沃等优势,积极发展红砂洋芋、玉米、油葵制种、韭黄等特色产业。

2、目标: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四化”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土地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工业发展为龙头,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7 黑石川镇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建设以中窑、白崖、和平、红柳为主的千亩设施农业长廊。

 “五个一”工程建设。

18 黑石川镇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以工业发展为龙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并进”的“123566”发展思路。以兰州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推动黑石川镇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突出建设新型工业重镇和农业产业化重镇;破解基本农田、供水不足、交通制约三大瓶颈;实施农业兴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立镇、生态优镇五大战略;做好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特色种养、环境优化、民生维护、党建保障六篇文章;建设红砂洋芋、制种产业、优质粮油、规模养殖、韭黄种植和新型工业六个基地。

19条黑石川镇经济分区

            根据镇域内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分布情况和现状发展基础,规划经济分区的结构为:“一心、一带、二轴、三片区”。

20条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

1、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由于黑石川镇处于兰白经济带的节点位置,未来可能大规模承接经济带特别是兰州新区产业转移,吸引大量流动人口,使镇域内城市化率提速,因此在已有户籍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预测基础上,制定出黑石川镇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发展目标。

农业总产值将由2012年的1.3亿元,增加到2.71亿元。

到十三五末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销售收入850亿元,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利税120亿元。解决地方劳动就业18000人,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8.8亿元。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到2030年镇域总人口将达到8.71万人,其中镇区黑石村和和平村人口4257人,城镇人口699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0.3%

21 黑石川镇产业发展规划

1、第一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第二产业: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新上与技改并重,大中小项目结合,切实增强地方工业发展实力,努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构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3、第三产业:借助兰州新区(黑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甘土路、白银至新区快速通道等,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5亿元。

22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黑石川镇目前村镇布点情况,规划上理顺三级地镇网络,即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以甘土公路作为黑石川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轴,加强镇城内各村的经济开发力度,平衡地域经济带动全镇的共同发展。

2、村镇体系规划结构  一般镇:黑石川镇 中心村:黑石村、大横村、和平村。

基层村:白坡村、石青村、三和村、白崖村、中窑村、星湾村、红柳村、新地村。

23条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现状道路等级低,线型差,路幅差,质量差;各村之间连线单一,较为不便。

调整:保护甘土公路,并结合镇区建设规划进行拓宽改造,在此基础上完善镇区道路网;改善现有道路线型,提高道路等级。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争取规划中的白银至机场一级公路开工建设,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通道,提升经济发展的交通保障能力。

24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以黑石村、和平村为中心,以兰州新区(黑石)循环经济产业园、甘土公路、白银至机场一级公路为依托,规划建设集中的商业服务网点,扩建农贸市场,建立并完善各类技术、原材料和生活服务市场。

2、各村加强村庄基础和文化设施建设,做到村村通水、电、路,村村有公厕及垃圾站、文化站,并使医疗卫生设施达到标准。

3、建设镇级公园及村级小游园。

 

 

第三章    镇区建设规划

25条黑石川镇镇区综合现状

1、自然环境条件

黑石川镇镇区位于皋兰县北侧,是皋兰县辖区的一般镇,距皋兰县区23公里。地形平坦,用地狭长,主要沿甘土公路呈带形发展。

2、镇区用地布局现状

甘土公路贯穿镇区中心并作为全镇主干道。干道两侧为政府、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用地:镇区现状居住区比较分散,建筑多为平房,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人居环境不优,占地约64.83公顷。

公共建筑用地:包括政府、派出所、小学、医院、中学,商铺、金融机构等,占地约11.52公顷。

生产建筑用地:现状的企业所在的二类、三类工业用地,以及正大养殖厂,占地约65.8公顷。

公共工程设施用地:包括变电站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坟地等,占地约4.89公顷。

绿化用地:镇区内没有成片的专门的公共绿地,仅有大片的农业生产用地。

3、镇区建筑质量现状

二类建筑  主要指2006年以后建造的,建筑质量较好,2层以及2层以上建筑,为保留建筑。

三类建筑  主要指1990年到2006年建造的,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建议保留或者改造。

四类建筑  建筑质量差,功能不完善的破旧农宅,建议拆除。

4、镇区基础设施现状

道路现状  目前,黑石川镇区的路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以甘土公路为主干道,宽7.5米,两侧没有人行道,不符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和建设地下管网设施前的要求。

给排水现状  镇区生活及生产用水主要为红山根水库、三和水库供给,库容110万方太平山水库正在建设;排水是明渠排水。管网敷设不完善。

供热现状  现状镇区内供热除部分单位连片供热外,大多为分散取暖,燃料均为燃煤,利用率低;再加上供热锅炉布点分散,规模和容量均较低,服务半径小。

环卫设施现状  目前黑石川镇人口居住分散,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低。

26条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1、布局原则

节约用地,紧凑集中布局。

分期成片开发与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再开发相结合。

突出中心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创造就业机会。

注重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生活居住区绿化。

完善路网结构,合理布置给排水及电力、电讯线路等基础设施。

注重镇区景观风貌,使黑石川镇成为有鲜明特色、交通方便、功能明确的小城镇。

2、总体布局结构

根据镇区特点及发展需要,按照充分尊重现状的原则,以镇区原有的甘土公路为骨架,形成 “一心一轴三区”的布局形态。

一心:以镇政府为中心布局行政、商业、文教活动中心。

一轴:东西向以甘土公路黑石至和平段为发展主轴,形成轴向对称发展服务带。

三区:西北区以住宅建筑为主的居住区,中部区集政治、经济、科教、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区,东南区以工业企业为主的生产区。

27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行政管理用地  保留现有镇政府,派出所等政府机构,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扩大修缮。用地2.33ha,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1.01%

2、教育卫生用地  规划中保留原有中学、小学、学区,新规划幼托设施,按居住区规模和服务半径均衡布局。保留现有镇中心医院、兽医站,并作适当扩建,新建敬老院。用地3.88ha,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1.68%

3、文体科技用地  在镇区规划新建图书馆一座,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科技馆一座。并且配套游园景观及商业带布置休闲娱乐场所。至2030年文化科技用地面积为0.64ha,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0.28%

4、商业用地  以原有东西向干道为商业轴,以线代片,形成商业中心带,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在一条南北向主要道路两侧布置商业轴,同时考虑到居民从事第三产业的需要,各居住片区内部适当安排商业,以促进镇内经济的发展。集中布置集贸市场一处。

28条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布局

1)镇区内甘土公路贯穿全境,但道路年久失修且经过地段多为村庄,对居民出行带来不便。规划中新建一个环路,使过境交通不穿过居住区。

2)规划结合镇区用地现状条件,使规划道路与现有道路融为一体,形成网格。满足各功能区要求,使镇区交通顺达,以利于城镇用地的开发建设。

3)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4)本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尽量满足地表雨水排放,满足道路设计允许坡度,从而利于管线的敷设和建筑物的布置。

5)镇区内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地形特点,本规划设计纵坡介于0.3%~3%之间.规划要求各建设用地场地标高均高于相邻道路0.3米以上,以有利于地表水排除。

6)本规划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高程点的规划以原始高程点为基准。

2、道路系统结构

规划道路系统结构为:一环、三横、四纵。

一环:在镇区居住片区外围规划环路,便捷交通;

三横:在镇区内部保留修缮原有一条道路,规划两条横向的道路。宽分别为12米、9米,方便东西向交通;

四纵:结合现状建筑、道路、及其地形坡度,规划四条东西向的主要道路,连接过境交通。

3、道路规划指标

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12米、18  次干道:12  支路: 9米、

29条给水规划

黑石川镇区2012年至2030年,规划人口28600人,综合用水标准为140/人·天,用水普及率为100%,生活用水量为:28600×140×100%÷1000=4004.0m3/日)。

公建用水以生活用水量的30%计,故公建用水量为4004.0×30%=1201.2(m3/)

消防体制采用低压消防体系。消防给水系统与镇区给水系统合并,配水管道口消火栓距离为120米,消防半径为150米。

根据人口规模和仓储量容量确定消防标准为同时两处着火,每处消防用水量25/秒,消防时间以两小时计,则消防用水量为: Q=225×3600×2÷1000=360m3

故总用水量约5565.2m3/日。

水源位于黑石川水厂,管网布置以供水安全、可靠为原则。供水管网沿街道布置,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形式。为保证供水安全,中心区管网布置成环状,其它部分管网布置成枝状。

给水主干管:300mm 给水次干管:200mm 给水支管:100mm

30条排水规划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沿东西向干道敷设。管网形式采用树枝状。排水坡度采用最小值0.3%

日生活污水量按日生活用水量的75%计算,可达到2499.0m3/日)。

雨水量计算:本次规划所采用的暴雨强度q参考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q=1140(1+0.96lgP)/t+10.8(l/s·hm2)

式中:P为设计重现期 t为降水历时(min  设计重现期为1年。

排水主干管:污水管——400mm300mm;雨水管——300mm

排水次干管:污水管——300mm;雨水管——200mm

排水支管:污水管——200mm;雨水管——100mm

31条电力规划

电力规划从皋兰县引入供电线路进入镇区变电站,作为镇区的供电源。镇区市政生活综合用电量以500/人计,同时系数为0.6,则总用电负荷为:

500×0.6×28600÷1000=8580.0(千瓦)。

根据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保留原110kv变电站,规划增设10kv变电所一座。线路敷设,采用地埋敷设,原则上敷设在道路东、南侧,保证安全,提高镇区环境。

32条电讯规划

为了适应镇区今后经济的发展,提高镇区的电话普及率,全镇装机容量普及率达到100%以上。线路敷设,线路全部沿规划道路布置,出线采取电缆管道敷设形式。

33条供热规划

1、规划原则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贯彻节约能源,余热利用的原则。

2、供热规划

1)热负荷  镇区热负荷预测主要考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负荷。总的热负荷为161.58MW

2)热源规划  设置集中供热锅炉房,燃料以燃煤为主。区域锅炉房选用410t/h锅炉。生活热水依靠清洁能源,要加强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和利用,可结合家电下镇,给予优惠政策。

3)供热管网规划  锅炉房选址应远离公共活动场所,并在其用地周围设置防护绿地。锅炉房应提高消烟除尘设施标准,达标排放烟气。供热管网敷设方式采用直理或半通行地沟敷设,枝状布置,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管道采用无缝钢管。供热管网分采暖供水管和采暖回水管。

34条绿化景观规划

在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提高镇区环境的基础上,以甘土公路和兰州新区(黑石)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主干道为主轴,以镇区内行政、各企事业单位和园区内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镇区内生态景观结构,其中道路两侧规划9-12米绿化带,园区绿化率达到20%

同时把镇区消防、人防、抗震、防灾与园林绿化结合起来,力求使绿地规划能满足镇区防灾疏散的要求。加强街道绿化,形成多样绿化风格的街道空间,为居民提供优美的阴凉的街道景观。

35条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1、环卫规划

垃圾收集:根据道路性质,在道路两侧均衡设置垃圾收集点15处;

垃圾转运:规划新建一座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置两辆密闭式、压缩式垃圾清运车,从根本上解决垃圾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

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建议建设在镇区北侧山包内, 以便集中处理。理疗单位垃圾及病死牲畜应经过高温火化处理或进行深埋。

公厕的布置:镇区的公厕也应该逐年修建,要达到合理布局、美观、卫生的标准。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800-1000米。

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实现文明、清洁、卫生的村镇。

2、防灾规划

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黑石川镇镇区地震基本烈度8度,镇区内新建工程必须严格照此标准设防。

36    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发展规模

近期建设应以规划确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及黑石川镇发展计划为依据,本着因地制宜,量入为出的原则,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为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近期建设期限为:20122015年。

2、近期用地发展方向与原则

1)用地发展方向

中心区建设:逐步建设敬老院、幼儿园、绿化广场、商业金融等,确立镇区中心,引导镇区公共重心合理发展。景观路建设:完成近期道路的两侧的景观建设。

3、原则

杜绝不符合产业功能区基本属性的企业以及黄金地块污染企业的进驻。

公共服务区及所有产业功能区都要坚持紧凑布局,急用先开,留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用地。近期开发的用地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产业功能区界定面积的二分之一,并按现有基础交通便利和布局方向由近及远地展开。

公共服务区及各产业功能区的用地拓展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企业进驻跟进,两者相隔时间不易太长,既要避免基础设施长时间闲置造成的浪费,也要避免基础设施不配套而造成的企业运营困难和环境污染。

生态绿化走廊作为工业集聚区的屏障和显著特色,坚持先行一步,重点推进。

4、重大工程

1、道路拓展工程  建设镇区主干道,完成镇区道路主构架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2、给排水配套工程

1)给水  近期工业区给水建设主要是从现状供水站向镇区铺设输水管,埋设输水管线,供应工业区和生活区的用水。

2)排水  埋设排水干管,特别三类工业区重污染企业附近的排水管线进行集中处理。

3、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  建设10KV变电所,埋设重点路段的电力线路的架设,完善供电网络,同时根据规划要求预留110KV高压线通道走廊,绿化高压线走廊,

2)电信  配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彻底整治镇区环境卫生状况。

37条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1、法规措施

1)本规划是镇区土地利用、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对本规划擅自进行修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生产和生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划。

2)镇区管理部门应依据本规划,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制定规划的管理措施,严格查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镇区的各项建设活动协调、健康、有序地进行。

2、综合管理措施

规划一经批准,要依据国家城市规划法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具体规定,采用行政、社会、法制、经济、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镇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黑石川镇的建设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规划的实施。主要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3、重点推动,循序渐进

镇区的开发必须依据全市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应当坚持“开发一块,成功一块”,要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

 

 

 

 

 

 

 

 

 

 

 

 

 

 

 

 

 

 

附表:

黑石川镇镇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F1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建筑用地

 

R

109.77

47.6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R1

62.96

27.3

二类居住用地

R2

46.24

20.05

三类居住用地

R3

0.57

0.25

2

公共建筑用地

 

C

23.85

10.34

其中

行政管理用地

C1

2.33

1.01

教育机构用地

C2

3.88

1.68

文体科技用地

C3

0.64

0.28

医疗保健用地

C4

1.72

0.74

商业金融用地

C5

14.79

6.41

集贸设施用地

C6

0.49

0.21

3

生产建筑用地

 

M

12.71

5.51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M2

1.6

0.7

三类工业用地

M3

11.1

4.82

农业服务设施用地

M4

30.42

13.19

4

道路广场用地

 

S

17.86

7.74

其中

道路用地

S1

14.95

6.49

广场用地

S2

2.9

1.26

5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U

13.39

5.81

其中

公用工程用地

U1

13.08

5.67

环卫设施用地

U2

0.3

0.13

6

绿化用地

 

G

22.59

9.8

其中

公共绿地

G1

3.26

1.41

防护绿地

G2

19.34

8.39

7

总计

 

 

230.59

100

注:集镇镇区人口规模约为28600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