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软件请按F8键进入浏览

首页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01-12来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11日在皋兰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皋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县十六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县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挑战,县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实现了“六个突破”。“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亿元,年均增长13.5%;一、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21.2∶48.8∶30.0调整为16.2∶57.4∶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45亿元,年均增长25.1%,是“十五”期间的2.2倍,创历史最好水平。地区性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年均增长23.9%,是“十五”末的2.9倍;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34.2%,是“十五”末的4.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14.6%,是“十五”期间的1.8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40亿元,达到45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05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3.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6.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9亿元,同比增长3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165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2元,同比增长16.4%。城镇人口增加5000人,城镇化率达到38%。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什川—西岔为主体,黑石川、水阜川为两翼的百里万亩绿色农业长廊初具规模。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粮经比例由2005年的6139调整为2010年的4852。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农户主体、科技带动”的运作机制,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2010年新增3300亩,累计达到2.4万亩,比“十五”末翻一番。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高原夏菜、富硒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标准化示范基地7.1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订单农业达到12万亩。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认定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2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不断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西电大型泵站年度更新改造任务。进一步强化农田节水灌溉,维修渠道447公里。着力解决设施农业季节性供水瓶颈制约,建成塘坝32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521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6万亩。有序推进扶贫开发,投资2094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29个,累计达到47个。加快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户用沼气达到8760座,服务网点达到58个。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新建和改造变电所7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4%。

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势强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着力优化工业结构,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罐装饮料、昌盛植物油等食品企业基本建成,鸿丰、腾达等冶炼企业发展壮大,亿嘉新型铝塑板、绿天源水煤浆等新材料、新能源市场前景良好。筹资3237万元,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前进、胜利”两厂组建新公司并顺利运营。“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家,总资产达到23.5亿元,初步形成10亿度电、10万吨硅铁、30万吨饲料、40万吨电石、60万吨钢材、2000万平方米铝塑板年生产能力和以冶炼、饲料、电力、建材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格局。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8倍。万元GDP能耗为5.3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8.2吨标准煤,分别比“十五”末下降3.5%、0.5%。大力发展什川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五届“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提升农家店116个。积极构筑县城商务框架,武汉商贸城、皋兰购物广场建成运营。城南商业步行街、温州品牌步行街、三川口商贸一条街建设正在实施。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5.6%。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打破常规跑项目,千方百计引资金。“十一五”期间实施各类政策性项目446项,到位资金11.6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47.2%、363%。2010年实施政策性项目70项,到位资金2.81亿元。牢固树立“为投资者服务就是为我们自己服务、为企业服务就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各类项目138个,合同引资92.12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合同履约率84%,到位资金27.4亿元,建成投产75个。2010年引进项目26个,引资总额35.5亿元,到位资金6.81亿元。特别是成功引进了上市公司福建阳光城集团什川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财政税收实现快速增长。坚持以“保运转、增民生、促发展”为中心,着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理财水平,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取,将我县列为省财政直管县。多渠道争取资金,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津贴全部发放到位。强化监督管理,完成非税收入2.6亿元,是“十五”末的69.9倍。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加大资金争取力度,2010年争取各类资金4.38亿元,其中专项资金3.69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人均超过2000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与发展步入快车道,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编制和修订各类规划20项。推进土地开发和市场化运作,出让土地2550亩,出让金预期收入5.9亿元。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融集建设资金1.69亿元。实施县城“西扩南展”战略,投资1.6亿元,全面推进县城南部开发,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推进县城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的天添庭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建成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推进城中村、旧城区改造,建成安庆家园,仿古文化街和东湖度假村正在建设。加大县城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780万元,完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三川口供水扩容、城区供暖设施改造等重点工程。投资100万元,建成兰花路两座便民桥。投资580万元,完成名藩大道等主干道路亮化工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聚集功能不断增强。西岔小城镇完成镇区主干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商贸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忠和、什川小城镇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中心乡完成撤乡建镇,黑石川乡启动撤乡建镇和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整合资金1.5亿元,建成砂岗、阳洼窑等20个新农村。2010年,投资1.3亿元实施县城石洞寺路试点项目和平岘新村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梯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民生民利得到较好解决。各项强农惠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农资、农机、石油、“家电下乡”等各类补贴5678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8672.9万元。城乡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576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资2.4亿元,完成皋什、盐什等140条941公里县乡主干道晋等升级和乡村道路拓建改造,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投资3254.7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项,有效解决了1.37万户6.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大中专院校入学率由2005年的48.9%提高到56.1%。投资1.4亿元,完成皋兰四中迁建等128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8所,撤并农村学校80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3600万元,完成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13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80万元,建成46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累计报销医药费用4908万元。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314套,完成农村危旧房屋改造7739户。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060个。公开选拔安置高校毕业生951名,特别是2009年以来,共安置586名。2010年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8%;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7万人,创劳务收入2.75亿元。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进科技兴县战略,投资584万元实施科技项目43项,是“十五”末的2.8倍。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一村一品”群众文化体育精品创建、农民健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建设4个工程全覆盖。投资2000万元建设县文化体育馆。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夺得省市运动会金牌43枚。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用户累计达到1200户。投资420万元建成县综合福利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投资540万元,建成县计生服务综合大楼和5个乡镇计生服务站。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和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十一五”期间,城乡计生率达95.5%,人口自增率为5.1‰。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五年来,共承办631件,办结557件,办结率88%。完成“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规划任务,公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政务、村务、厂务、校务、院务公开等工作顺利推进,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严打”、“禁毒”等专项斗争,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提出并落实“规范有序、务实创新”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行政效能建设年等活动,创新体制机制,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政府议事规则、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暂行办法,实行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和落实以“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10项刚性制度为主的制度体系。制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月度重点工作推进制度,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牢固树立“选择基层就是选择服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公众”活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集体林权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坚持依法行政,聘请政府常年法律顾问,依法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强化政务公开,开通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加大纠风治乱和反腐败工作力度,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国情国力调查。县十六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和实施。

审计、监察、统计、质监、药监、武装、工商、金融、气象、人防、地震、民族宗教、法制、档案、残联、烟草、保险、邮政、通讯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负重拼搏,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更是经济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县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皋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届领导班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皋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展望皋兰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来看,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耗能型、资源型、初级加工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发展较慢,城乡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还不能充分发挥兰白核心经济区节点城市的吸纳和带动作用。三是城乡融合度较低,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过高,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率低。四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都是皋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来看,一是皋兰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白核心经济区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关联带和兰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兰州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二是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织,座中四联,具有“一河五线”的交通关联优势。三是与兰州、兰州新区接壤的区域内有50多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发愿景良好。同时,水、电资源优势也相对明显。四是国办《意见》部署兰白核心经济区和兰州新区建设,国家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必须进一步扬长避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顺势而上,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新的作为再创新的业绩。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县政府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及主要任务。

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实施“对接两市、承建新区、拓展空间、跨越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按照“一带、三组团、一节点城市”的发展布局,强力推进通道经济、都市农业、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都市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承南接北的节点城市,不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奋斗目标:按照“经济提速、总量扩大、实力进位、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原则,力争实现“四个翻番、三个增长、两个下降、一个高于”的目标。

四个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达到39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区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5.9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2.4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达到29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三个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12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751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达到9亿元。

两个下降:人口出生率年均下降0.1‰,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2%。

一个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实现以上目标,“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以融入新区为依托,着力提高开放开发水平。按照“主动融入、积极参与、无缝对接、借力发展”的思路,以思想观念对接为先导、基础设施对接为支撑、产业优势对接为核心、体制机制对接为保障,全面实施区域对接,积极承接吸纳辐射,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带。以兰州新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市场主体、集中联片、分段开发”的原则,与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县城、兰州新区核心区以及周边区域移山造地和土地开发储备,着力拓展发展空间。紧紧抓住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的有利时机,重点实施九合、忠和、什川与城区接壤区域的土地连片开发,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接受城市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机遇,占据主动,将忠和南部地区和什川、九合整体纳入兰州四版规划,努力打造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的前沿阵地。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在项目和资金争取上实现新的突破,每年争取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梯度转移方向,引进创税型、创新型、创汇型的大项目、大企业,引领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到“十二五”末,引进项目120个以上,引资额达到3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公益项目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开发新格局。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都市农业。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提升农业、发展农村”的原则和“抓龙头、育产业、带基地、创组织、建队伍、拓市场、增效益”的要求,抓住基地、园区和龙头企业三个关键环节,围绕“一特五化”,全力实施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7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高原夏菜、富硒白兰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定面积达到30万亩。每年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累计达到4万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加快发展舍饲、暖棚养殖,到“十二五”末,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加速农业技术高新化、高新成果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实现一村一塘坝目标。推进扶贫开发,农村贫困率降到8%以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

以培育多元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通道经济产业带。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约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不断完善的经济园区和综合交通路网,强化通道经济功能,形成核心集聚、网状辐射、点线结合的产业布局。以国道109线为轴线,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出入口区域为重点,忠和镇为龙头、石洞镇为核心、水阜乡和西岔镇为延伸,着力打造以新型工业、现代物流、都市农业为主的多元支柱产业带。加快培育什川、九合、黑石川三个组团。什川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九合镇重点发展新型工业物流产业,黑石川乡重点发展都市农业。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着力加快经济园区建设,培植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三川口工业园区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扩量增效,努力打造新型工业试验示范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环保节能新技术,逐步构建循环、低碳、环保、节能的工业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2.2亿元,占GDP的55%以上。北龙口物流经济园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按照土地治理开发、现代物流、现代仓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强力推进商务物流业和“兰州北村”建设,打造兰州北出口现代物流经济增长带和省门“第一镇、第一村”。什川生态旅游经济园区充分挖掘和发挥“生态古镇”资源优势,加快实施综合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古梨树博物馆,精心打造集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保护、生态开发为一体的“梨韵水乡、绿色家园”。九合新型工业物流园区积极融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土地开发为重点,环境治理为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川工业经济园区积极对接兰州新区,按照“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要求,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同时,按照“扩大总量、提升档次、丰富业态、打造特色”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县城商务中心、品牌店和农村便利店为主体的多层级发展结构,构建大商务、大市场、大流通发展格局和商务流通基本框架,促进第三产业在总量上做大、层次上提升、领域上拓宽、效益上提高。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着力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大力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推进西山土地开发。力争到“十二五”末,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大胆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争取筹集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框架,实施县城至兰州新区快速通道、名藩大道北延等重点工程,建成三川口公铁立交桥和包兰铁路复线皋兰客车站。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建设步伐,到“十二五”末,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5%以上。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东湾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到“十二五”末,污水处理率达到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完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按照“干净、卫生、守法、文明”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探索平面城市立体化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把皋兰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厚重、环境优美、功能完善、集聚带动的节点城市。按照“一主五副若干个中心村”的发展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西岔工贸型、忠和商贸物流型、什川生态旅游型、九合新型工业物流型、黑石川高效农业型小城镇,不断增强聚集产业、吸纳人口和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城镇化率达到50%。根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五新一好”的要求,按照20项指标体系,重点组织实施石洞川、水阜川、西岔川、黑石川4个区域新农村建设,每年启动2个以上试点项目,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和受益面。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培育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培养新农民为重点,有效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以改善民生民利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皋兰。认真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把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与周边县区交通对接,到“十二五”末,实现通县路提速、通乡路升级、通村路联网的目标,全县油路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水泥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节水型灌溉体系,着力推进中小型水源和调蓄工程建设,建设3座百万方以上的水库,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均衡性供水需求。按照“优先发展、统筹城乡、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集中整合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把皋兰一中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皋兰二中建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实现学前教育规模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明显加强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60%以上,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方便。发展中医药事业,建成县中医院。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监控预警体系。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服务便捷、保障完善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大病救助、应急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和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扩大城乡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万人以上。发展福利事业,新建3所公办福利机构,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科技项目。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建成农村星火科技学校。大力推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7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完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市场化运作,发展以太平鼓为龙头,兰州鼓子、民间社火、民间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皋兰特色的文化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积极筹建广电数字化传输改造系统,实现全县广电联网。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坚持领导干部包挂重点信访案件制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健康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保障劳动者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全面地发展。

 

二○一一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更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更好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更大的热情开拓进取,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八个增长,控制三项指标,办成十件实事”的奋斗目标。

八个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地区性财政收入增长16%

    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城镇人口增加5000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

    控制三项指标:

    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8%以内;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 ‰以内;

规模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控制在7.95吨标准煤以下。

办成十件实事:

    1、完成西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年度任务。

    2、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累计达到2.7万亩。

    3、新建总库容6万方塘坝6座。衬砌斗农渠道190公里。

    4、建成县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和1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

    5、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

    6、完成150套廉租住房和1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

    7、启动建设县城至兰州新区快速通道。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

    8、完成东湾河道治理工程。

    9、建成10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10所农村学前两年教育试点学校。

    10、建设东湖公园和东山森林公园,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

    为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强力推进都市农业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大投入,强化引导,夯实基础,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加快发展都市农业。

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突出“一体两翼”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高原夏菜、富硒白兰瓜、旱砂西瓜等优势产业,做优做特生态林果、红砂洋芋等特色产业,全县粮经比例调整为4654。不断扩大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力争达到10.5万亩。加快7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累计达到2.7万亩。加快优质生态林果业发展,新增优质经济林8000亩以上。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0户以上,畜禽饲养量达到180万头(只)。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力争农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增长7%。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投资3770万元,完成西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年度任务。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改建渠道190公里。抓好投资487万元的什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认真做好什川库区移民后扶项目。争取省市扶贫资金800万元以上,实施5个整村推进项目。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0亩。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完成300座户用沼气和1座大中型沼气池建设任务。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建设并重,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封山育林和重点公益林管护工程,完成防护林3000亩、补植补造2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做好29.3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启动实施通道绿化工程。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5000亩,累计达到2.5万亩。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紧紧抓住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加工生产线、实施品牌战略四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力争引进深加工龙头企业1—2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试点6—8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农产品购销体系,发展订单农业12万亩。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引进新品种20个以上,推广新技术10项以上。建设灌区农田节水面积11万亩、双垄沟播面积4万亩,推广小麦、玉米良种面积14万亩。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认定无公害基地面积3万亩,累计达到28万亩。

二、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强力推进通道经济

坚持把通道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支撑,培育忠和—水阜—石洞—西岔通道经济产业带,促进土地集约、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经济园区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三川口工业园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争取落实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土龙川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功能。推进园区土地储备开发,全面加快西山土地开发,整理开发土地3000亩以上。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锦鑫、锐驰铁合金等3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支持骨干企业增产增效,支持“前进、胜利”两厂和金刚轮胎健康发展。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14.3亿元,增长1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增长22%。北龙口物流经济园区加快综合开发进程,投资3.5亿元,建成4S品牌汽车服务店、兰州汽车北站和二手汽车交易市场,推进土地治理和全面开发。什川生态旅游经济园区按照“一河两翼”的布局,推进全方位开发,精心打造古梨树博物馆和生态镇。坚持保护性开发,完善古梨树保护机构,严格落实古梨树开发保护办法。完成梨花主题文化工程三期工程,实施福建阳光城集团什川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建设金城魏氏文化研究中心。建成什川桥头农产品交易市场。创新节会主题和运作方式,举办第九届“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完成旅游收入3050万元,增长22%。九合新型工业物流经济园区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整理开发土地3000亩以上。中川工业经济园区主动对接融入兰州新区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循环经济。全力支持兰州—中川快速通道、兰州—中川城际铁路、包兰铁路复线建设。

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把项目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坚持重点向招商倾斜,精力向项目倾斜,服务向企业倾斜。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服务也是促发展”的理念,为项目引进、建设、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聚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全面推行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落实优惠政策,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签约、促落实、要进度、保投产上,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引进项目和资金。力争引进项目25个,合同引资7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40%以上。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强化项目凝炼,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政策性项目60个以上,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

构筑商务流通平台,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构建商务物流综合体系。着力打造县城商务中心,积极引进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以品牌店、连锁经营为主的大型商业零售摩尔,探索发展城市综合体。全面推进商业步行街、三川口商贸一条街、温州品牌步行街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皋兰都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项目建设,完善和改造提升农村便利超市20个。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增长15%。

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按照“广开源、勤争取、多节流”的理财方针,坚持以“保增长、育财源、促发展”为中心,继续巩固电力、电石、冶金等行业为主的基础税源,引进培育商务物流、土地开发、房地产等新型财源项目,不断优化税源结构,促进财税持续增长。强化税收征管,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确保应收尽收。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和各类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努力增加县级可用财力。深化非税收入征管,实现非税收入7520万元以上。强化公共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实现综合收支平衡。加强财政监管,提高依法理财质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三、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皋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一主五副若干个中心村”的发展布局,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围绕建设节点城市目标,打造城市建设亮点工程。按照“构筑框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要求,着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和生态县城。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完成北龙口、什川经济园区地形图测绘。以亮点工程为核心,大力实施“西扩南展”战略,完成投资2500万元的县城南部四期工程。不断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做好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建设金川、亿家、鼎达、中大等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建成广林大厦和信合大厦。实施聚氨酯厂、农机厂等旧城区改造项目,完成食品公司、金属机电公司等土地出让工作。推进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仿古文化街和东湖度假村建设。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启动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完成东湾河道治理工程。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探索“数字皋兰”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开展以交通、治安、市容市貌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强住宅小区和名藩广场、三川口道路等主要街区的绿化、亮化、美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大县城东山绿化力度,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投资500万元,建设东山森林公园和东湖公园。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聚集辐射功能。创新投融资机制,盘活土地资产,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推进西岔工贸型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商务物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精心打造什川生态旅游型小城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整体水平和档次。推动忠和商贸物流型小城镇建设,完成小城镇规划,建成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加快九合新型工业物流型小城镇建设,建设商贸一条街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排洪道规划设计。完成黑石川乡撤乡建镇工作,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

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连点成片、联片成势,改善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投资5000万元,建成平岘新农村,着力打造“兰州北村”。投资8000万元,完成县城石洞寺路试点项目。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着力解决民生民利。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的城乡交通框架,投资1750万元,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启动建设县城至兰州新区快速通道。投资150万元,维修改造甘土公路。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塘坝6座。积极争取实施三川口水库建设项目。按照“创名校、做名师、育英才”的要求,巩固和发展皋兰优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师资培训楼。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资2976万元,建成14所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10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成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10所农村学前两年教育试点学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有技术、会创业、高素质的劳动者。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投资500万元建成县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投资70万元,建成1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启动建设县中医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150套廉租住房和1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保,提高参保率。做好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规范城乡低保,提高保障标准,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抓好门诊统筹、市级统筹、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提高村级门诊报销网络运行水平。发展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捐助和帮扶活动。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新增就业岗位8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劳动力3万人,创劳务收入2.8亿元以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争取省市科技扶持项目6项,扶持资金100万元。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太平鼓、兰州鼓子为主的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投资2000万元,建成县文化体育馆。提高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严格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十大专项整治活动。加快广电事业发展,力争数字化用户达到2000户以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农村公路养护、国库集中支付和乡财县管等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提高双拥工作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和残疾人工作,投资1200万元,启动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县政协常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广泛听取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的建议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建成城北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和县婚姻登记大厅。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着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树立“维护稳定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入开展“平安皋兰”建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社会舆情分析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落实县、乡、村三级信访工作制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安、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和施政水平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认真履行富民、强县、稳定的基本职能,落实“规范有序、务实创新”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给群众所需。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措施,强化对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安全饮水、农村危旧房改造、就业培训、农业产业化等关乎民生重大事项的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规范政府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落实以十项刚性制度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咨询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政务公开,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履职能力,切实优化工作质量。

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制度约束,努力树立勤政、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形象。

弘扬实干精神,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敢想敢干的开拓精神,全力创造新业绩,倾力打造新亮点。坚持重心下移,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业绩在一线创造。继续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执行力。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干工作,掷地有声抓落实,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皋兰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展示新的愿景;新的目标,预示新的跨越。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谋发展,众志成城搞建设,锐意进取求突破,脚踏实地创业绩,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